置頂文章

 

2025年4月14日 星期一

為什麼99%的人無法接受慢慢變有錢?因為這5個心理陷阱-「每月1萬5,20年後變1800萬?這不是夢,是數學」

 


分階段目標設計(以每月投資15,000元為例)

年度預期投入年報酬率假設7%資產累積
第1年18萬+報酬約19.3萬
第5年90萬約1.4倍約130萬
第10年180萬約2倍約360萬
第15年270萬約3.5倍約710萬
第20年360萬約5倍約1,800萬

💭 一、人性與心理機制:

1. 即時滿足(Instant Gratification)

人類天生就偏好「馬上看到成果」,等太久會感到不確定、不安與焦躁。

🍭 例子:如果我給你 100 元今天領,還是 110 元一個月後再領?多數人會選今天。

2. 錯誤比較(Social Comparison)

我們不自覺會跟身邊的人比較,看到別人短期內賺錢,就會覺得自己「太慢了」。

😮‍💨「同事靠AI股大賺,我在那邊買ETF慢慢等20年,是不是太傻?」

3. 對未來沒有實感(Temporal Discounting)

未來的錢對大腦來說「價值感很低」,覺得20年後的1000萬還不如現在的100萬爽。

🧠 腦袋會自動「打折」20年後的好處。


🌍 二、社會與文化環境

1. 媒體渲染「一夜致富」神話

每天都在看到「靠台積電翻十倍」、「幣圈少年變千萬富翁」,這會影響我們的投資期待。

📺 媒體只報成功者,不報慢慢來的人。

2. 教育體系缺乏財務知識

從小沒有人教我們「複利」和「資產配置」的真正力量。20年翻4倍聽起來太無感。

🧮 學校教數學,但不教如何讓錢為你工作。

3. 資本主義與消費主義壓力

現在社會強調「賺快錢才能買房、買車、買自由」,你如果慢慢存錢,很可能永遠追不上房價。

😫「我不衝,5年後房子我就買不起了。」


🧬 三、本能與演化的觀點

1. 生存本能強調「眼前資源最大化」

在遠古時代,活不過三十歲,當然是先搶肉吃、不存糧。這種基因寫在我們大腦裡了。

🐒 所以我們會自動偏好「眼前利益」。

2. 投資是一種「延遲滿足」的高階思考

這種思維需要理性、紀律與耐性,並不符合我們大腦「預設」的模式。

🧘‍♂️ 指數投資其實很無聊,但最有效。


🎯 總結

「慢慢致富」之所以難,是因為它違反了:

人性社會文化生物本能
喜歡快崇拜暴富渴望立即資源
討厭無聊沒有榜樣缺乏未來感

所以你會發現:真正靠指數投資致富的人,內心通常超強大、有紀律、有系統思維。
這也是為什麼,指數化投資聽起來簡單,但實際執行非常困難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