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每天餵大腦吃什麼?
如果你餵它的是新聞標題、短影音、八卦對話,它就會像吃進一堆高油高糖的垃圾食物——一時刺激,長期疲憊。
但如果你餵它的是長線投資知識、深度閱讀與沈思,它會回饋給你清晰、判斷力、策略與方向,最終變成你資產增長的根本動力。
這正是我最近冥想中浮現的體悟——
大腦,就像胃腸一樣,需要營養、需要排毒、需要進化。
這不是抽象的靈修,而是最實際的財務投資訓練。
🍔 大腦的垃圾食物:投資毒素的來源
回想你每天接收的內容,有多少其實只是情緒餵食?
財經YouTuber誇張標題:「明天台股要崩了!」
社群瘋傳「誰又從幣圈賺千萬」,鼓動你的FOMO
身邊朋友的「聽說內線」,讓你當沖失控
這些資訊就像泡麵、炸雞、糖果,刺激、方便、上癮,卻讓你的大腦漸漸失去理性分析能力,只剩追高殺低的情緒反應。
結果是什麼?
追漲殺跌,帳面虧損
熬夜看盤,精神耗弱
缺乏投資系統,信念搖擺
這些後果不只是財務損失,而是大腦養成了錯誤的投資代謝路徑。
🍎 大腦的營養食物:投資心智的超級食材
真正讓你財富穩健增長的,是這些「慢能量」的資訊:
📚 一本好書:《漫步華爾街》、《窮查理的普通常識》
📈 一份財報的閱讀與解析
✍️ 一段靜下心寫的投資日記,反思策略與情緒
🧘♂️ 一場沒有手機干擾的冥想與呼吸練習
這些就像深海魚、糙米、綠色蔬菜——不是立刻刺激,但持續攝取,你的大腦會變得:
更專注(知道什麼該看、什麼可以略過)
更沉著(面對市場波動不慌亂)
更有系統(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資產配置策略)
投資不是靠一時靈感或內線,而是靠「養出一顆會生錢的大腦」。
🔄 投資 = 大腦飲食的現實反饋系統
你每天餵給大腦什麼,會直接反映在你帳戶的數字上。
舉個例子:
📉 如果你每天追蹤10個當沖教練、看各種飆股推薦,你的大腦會進入快錢模式 → 忍不住頻繁交易,結果虧多賺少
📈 如果你每天花30分鐘研究 ETF 走勢、閱讀產業趨勢,你會培養出長線眼光與資金分配能力
這就是「投資的飲食反饋系統」——你餵的東西,會經過消化、代謝,最後變成你的財富狀態。
📖 如何開始你的「大腦投資飲食計畫」?
🥦 Step 1:斷食垃圾資訊
停止滑沒意義的財經短影音
不再聽「朋友說的內線消息」
減少群組裡的情緒喊單影響
給大腦清腸,恢復覺察力
🥩 Step 2:攝取高營養投資內容
每週讀一本與投資有關的書
追蹤3個值得信賴的財經作家(而不是KOL)
閱讀 10-K、法說會記錄、產業趨勢報告
讓資訊成為建構系統的原料,而不是情緒的垃圾食物
✍️ Step 3:每日10分鐘「投資日記」
記錄內容可以包括:
今天我看到什麼市場資訊?怎麼影響我?
我今天的操作情緒是衝動還是理性?
有沒有新的策略想法浮現?
這是讓大腦「咀嚼並吸收」的過程,就像慢慢嚼食一塊高蛋白牛排。
🧘 Step 4:靜心冥想,清除雜訊
每天早上或交易前,靜坐3~5分鐘。
觀察呼吸,讓思緒沉澱。這是一種讓大腦「排毒」的方式,
你會驚訝,當大腦空出雜訊,策略與直覺會自己浮現。
✨ 結語:大腦是你最貴的資產配置
當你學會為大腦選擇內容,就等於學會了為你的資產選擇方向。
一個被短影音與KOL餵養的大腦,只會追逐快錢
但一個被書籍、深度分析與沈思滋養的大腦,終將創造複利
這不是玄學,這是一種清醒的選擇習慣。
投資,從選擇每天大腦的「食物」開始。
別讓你的大腦吃泡麵,然後幻想有股神的績效。
類型 |
內容 |
感受 |
長期結果 |
垃圾資訊 |
電腦滑不停、八卦、標題殺人 |
興奮 → 倦怠、空虛 |
專注力低落、情緒不穩 |
加工情緒 |
仇恨言論、焦慮輿論、仇富仇弱 |
被操弄 → 焦慮恐懼 |
世界觀扭曲、人際關係惡化 |
天然營養 |
好書、深度對話、沉思、冥想 |
安定 → 清明、開悟 |
內在穩定、自我成長 |
心靈超食 |
藝術、靜心、自然、寂靜 |
靜謐 → 充電、恢復 |
生命力強大、創造力湧現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