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資要趁早:時間與複利的力量
許多人在年輕時總認為投資是有錢人的遊戲,或者覺得現在存不了多少錢,等收入更高時再開始投資。但事實上,投資的關鍵不在於你有多少資本,而在於時間與複利的力量。開始得越早,你的資產增長就越有優勢。
一、保險 VS 投資:過去 25 年的選擇
以筆者自身為例,過去 25 年來,每年支付約 8,237 元 在醫療與意外保險上。這樣的保障無疑是為了防範未來可能發生的風險,但如果 25 年前選擇將這筆錢投入 S&P 500 指數(SP500),會發生什麼事?
假設每年將 8,237 元 定期投入 年化報酬率 12% 的 S&P 500,經過 25 年,這筆錢大約會成長到 120 萬台幣。如果這筆資金繼續放著再投資 15 年,那麼到 73 歲時,它可能成長到 超過 300 萬台幣。
與此同時,如果 40 年來每年投入 15,000 元(月投資 1,250 元),透過 12% 年化報酬率 的複利增長,資產將累積到 1,290 萬台幣。這是一筆相當可觀的金額,足以達到財富自由。
二、時間與複利的魔法
複利的力量在於「時間」,並非「本金大小」。即使是每月 7,200 元 的投資,也能透過時間的累積帶來驚人的效果。
一個月只要300元的定期定額投資組合策略如下:
-
00646(2,000 元)
-
00757(2,000 元)
-
00505(2,000 元)
-
VTI(600 元)
-
QQQ(300 元)
-
BRK.B(300 元)
這樣的分配涵蓋了 台股、高股息、美股成長股與寬基ETF,目標是長期穩健增長。透過定期定額,即便市場短期波動,也能透過長期持有來降低風險,並享受市場的平均報酬。
三、未來 25 年該如何規劃?
-
持續穩定投入:
-
假設未來 25 年每月投入 7,200 元,以 10% 的年化報酬率來看,25 年後這筆資金將成長到 近 1,000 萬台幣。
-
若能提升到 12%,那麼資產可能會突破 1,500 萬台幣,達到財富自由。
-
-
調整保險與投資的比例:
-
年輕時適當購買保障是必要的,但當累積到一定資本後,應該將部分資金轉向投資,而非純粹支付保費。
-
例如,保留必要的醫療與意外險,減少一些過度的附約,把省下的錢投入市場。
-
-
利用套利與主動投資加速資產增長:
-
除了定期定額外,筆者也透過 期權交易與套利策略 增加現金流。
-
若這些交易獲利穩定,可以再將部分獲利轉投入 ETF,進一步強化長期資產增長。
-
四、結論:投資趁早,財富自由更容易
過去 25 年來,如果把繳納的保費拿去投資,可能早已累積可觀的財富。但現在開始投資,仍然不晚!透過 定期定額投資、時間複利與適當的風險管理,即使從 50 歲開始,仍然能在 25 年後達成財務自由。
投資的關鍵不在於「本金大小」,而在於「時間與紀律」。不要再等了,現在開始投資,未來的自己會感謝你今天的決定!
「投資趁早,複利成就財富自由!」「25 年後,你會後悔沒開始投資嗎?」「從保費到投資,讓你的每一分錢為你工作!」「時間是最強的資本,趁早投資創造未來!」「年輕時不投資,財富自由恐怕永遠只是夢!」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